近200家车企大混战 电动车淘汰赛加速

发布时间:2021-03-19 发布人:管理员

电动车渗透率或高于预期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2020年我国新能源汽车累计产销分别完成136.6万辆和136.7万辆,增速较上年实现了由负转正,同比分别增长7.5%和10.9%。按2020年全年汽车销量2531.1万辆测算,2020年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为5.4%。


按照国务院办公厅此前发布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若2025年渗透率达到20%,即使未来几年整体的汽车销量不再增长,以2020年的2531.1万辆汽车销量测算,2025年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将超过500万辆。对此,理想汽车CEO李想的预测更加乐观,他预计中国2025年将会销售超过800万辆智能电动车。


500万辆到800万辆电动车并不是一个小数目,汽车业内人士预测2025年电动车渗透率将超过官方预测的20%,达到25%甚至更高,其逻辑在哪里?


2025年~2030年电动车渗透率有更乐观预期的主要原因是,电池成本的进一步下降。在续航里程、动力总成效率、电池能量密度、成本,甚至是智能配置方面的竞争力都在不断增强。


尤其是占电动车总成本25%~40%的电池这一块,当前电池包成本在130美元左右,5年之后,大致上可以跟燃油车在购买端同样便宜,加上用电比用油来得便宜,而且充电也会越来越方便,那时候电动车的综合竞争力将高于燃油车。


续航里程方面,特斯拉、小鹏、蔚来、威马等推出的车型续航里程纷纷超过500km,不少车企已经确定将推出1000km续航里程的车型,即随着未来电池技术、工艺的发展,电池能量密度进一步提升,电动车里程焦虑问题将得到解决。


淘汰赛加速

有业内人士指出,2020年中国电动车销量136.7万辆,占全球电动车总销量41.3%,占中国汽车市场总销量5.4%。然而,在中国电动车产业欣欣向荣的背后,结构性产能过剩问题已日益凸显。总销量占比仅5.4%的电动车,分散在了近200家车企中,其中有不少车企年销量仅千辆甚至不足百辆,或者相应产品质量问题频出。大浪淘沙,电动车淘汰赛正在加速。


中国电动车市场当前的活力比欧洲和美国更强,美国基本上是特斯拉一家独大,欧洲主要是传统车企在主导,中国的电动车竞争环境,既有特斯拉,有传统国际巨头,也有自主品牌,还有新势力初创企业,大家同台竞技,带来更多创新理念,这些创新不一定每个都会成功,有一些会失败、有一些会成功,失败的很快会被废弃,成功的会被行业其他参与者学习,这也让中国整个电动车行业“演化非常快”。


谁会胜出?

在不断演化的电动车市场,特斯拉、传统外资品牌、自主品牌、新势力,各方角力后谁将胜出?从目前的销量数据看,仍无法下定论。


观察这场电动车淘汰赛的另一个角度是,各家的产品定位和现有市场竞争情况。从现有明星车型看,去年7月上市的五菱宏光MINI EV,凭借着性价比优势成为中国电动车市场的黑马,与明星车型特斯拉Model 3一起,让2020年的电动车市场呈现“高低端”两头分化特征。


综合而言,在传统燃油车时代,车企关注的是发动机、变速箱、底盘、供应链等;在智能电动车时代,除了前述硬件实力,三电、自动驾驶、数字化、电子电气架构、软件实力、用户体验、数据规模、商业模式创新、资金实力、产品定位等,都将成为各方角力的要点。谁会胜出?有待时间和市场的验证。

tq1azp693r.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