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禁三十六年的摩托车,还能骑回大城市吗?

发布时间:2021-12-10 发布人:管理员

大城市越来越堵,有可能解除“禁摩”吗?

有很多年轻人可能已经不再知道骑摩托,是一种什么滋味了。

2013年3月11日上午,北京城二环内,举行了一场“赛车”。

发起这场赛事的“车手”是时任全国政协委员左宗申,他跟另外两位全国政协委员高培芬、赵秀君一起从北京宣武门出发,终点是前门,赛段约2公里。

左宗申骑的是一辆踏板摩托车,另外两位委员则分别开汽车、坐地铁。一骑绝尘的左宗申用了10分钟抵达,另外两位选手则耗时16分钟和27分钟。在北京的早高峰,摩托车可以轻松称王。

八年过去,以今天北京的拥堵情况,左宗申要再胜一次,可以说毫无悬念。

随着城市快速发展,交通问题成了决策者心头的一块大石。

如今,拥堵问题让所有城市头疼不已。大家想出来的办法,主要是限牌和限行。限牌和限行多年,“治堵”的效用如期而至了吗?不少饱受拥堵困扰的人,已经开始怀念起了摩托车。至少,这种交通工具比汽车轻便,马路上左右穿行不怕堵车,更不用担心“抢车位”的问题。

体型较小的摩托车,在拥堵的城市道路中显得灵便又快捷。

这种交通工具,从21世纪初开始,逐渐在中国的城市中心区绝迹,如今有200多个城市实行着“禁限摩”。

不过,据公安部统计,2020年上半年摩托车保有量仍有6889.6万辆,占机动车的19.14%。

摩托车新增登记数量已经高速增长两年。2020年,摩托车新注册登记数量826万辆,同比增长43%,2019年新增577万辆,同比增长27%。这是禁摩令普及以来摩托车市场第一次回温。

对目的地不远且又赶时间的市民来说,摩托车是除共享单车外最快的交通工具了。

在城市边缘和广大农村,摩托车仍然是一种重要的出行方式。摩托车产业界和“摩友圈”,多年来都在呼吁解禁摩托车,让摩托车重回中国城市。

全国人大代表、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2020年指出,中国是世界上唯一实施“禁限摩”的国家,在欧洲多地都倡导多开摩托车、少开汽车,以抵消使用汽车带来的油耗、道路通行率、车位占用面积等问题。

《堕落天使》里,伴着TheFlying Pickets的《Only You》,李嘉欣坐在金城武后面说出的那句“我已经很久没坐过电单车(摩托车),也很久未试过这么接近一个人”。

是的,三十年过去,消失的不仅是坐在你摩托车后座的初恋情人,还有那辆嘉陵摩托。

1985年,北京一纸“禁限令”开启了禁摩大潮。今天,全国660多个城市里,超过200个都实行着不同程度的禁限摩政策。

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就曾指出,禁限摩的本质是因噎废食,是“公共管理低能的无奈”。他认为,禁限摩人为地提高了运输成本,反而加剧了城市交通拥堵。

没有摩托车的城市,依旧堵得不可一世。

曾经,摩托春运大军是中国过年前一道极其壮观的风景线。

一家三口出门必备摩托车的日子,已经被地铁、公交、私家车取代了。

2021年1-7月,全国燃油摩托车产量有933.2万辆,整车出口量就有512.04万辆,超过了一半。“三甲”大长江、隆鑫、宗申的销量分别为129.1万辆、74.85万辆、55.85万辆,半数以上产品出口,大长江的出口量更接近75%。缅甸、菲律宾、墨西哥、阿根廷,甚至美国每年都进口不少中国摩托车。


解禁真的要来了?并不见得

其实从禁摩令开始以来,争议就一直存在。不仅摩友满肚子委屈,产业界也意见很大。

摩友圈反对禁摩的理据是,与汽车相比,摩托车占地面积更小、灵活性更高,所以运输效率肯定比汽车高。

宗申产业集团董事长左宗申曾援引一份欧洲的调研报告指出,城市汽车的10%用摩托车替代,可以缓解40%的交通拥堵。“在日本也做过专门的研究,提高汽车和摩托车的混行率,可以提高道路的行车速度。”

多种交通方式混合使用,或许是提高城市交通效率的一条方法。

基于环保的禁摩也受到挑战。有观点认为,一台125cc的摩托车每一百公里的油耗也就2.5升,而一台1.5L小排量汽车的百公里油耗就要7升,多出近2倍。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摩托车分会的报告显示,若解禁摩托车,全国范围内约有10%的汽车出行将转变为摩托车出行,粗略预算全年可节约碳排放1650万吨。

至于“飞抢”,早已成为历史,况且经济发展水平和治安管理水平的提高才是解决犯罪问题的根本。

安全问题又如何?“肉包铁”真的没有“铁包肉”安全吗?

安全隐患是决策者放开摩托车禁令的一个重要顾虑。

身为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的左宗申也为摩托车解禁奔走多年。他几乎每年都会在两会期间提议放宽城市对摩托车的限制,甚至还身体力行地向社会证明摩托车的便利。

2020年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全国政协委员、重庆工商联主席、隆鑫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涂建华都提案建议开放“禁限摩”。

涂建华认为,一刀切的“禁限摩”剥夺了老百姓自由出行的权利、加重了拥堵,导致摩托车销售只能面向农村,阻碍了行业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让中国失去了连续21年全球摩托车产量第一的桂冠。

据中汽协摩托车分会的调查,全面解除“禁限摩”将产生一个高达数千亿元规模的增量市场。

摩托车产业或许能够因“禁限摩”的解除重攀高峰。

然而,哪怕是两会代表委员和产业界的多年努力,禁摩的“紧箍咒”也难以放松,一些城市也只有零星的行动。

2017年11月,西安成为全国首个解禁摩托车的城市。数年过去,西安街头的摩托车确实多了起来,十三朝古都一时成为“摩友圣地”。

但自此就再没有城市愿意解禁,“忽如一夜春风来”只是摩友圈的幻想。

2021年3月,广州市发布《广州市安全生产委员会关于印发广州市系统防范化解道路安全风险工作方案的通知》,要优化“限摩限电政策”,确立摩托车“带牌销售”政策,还要求简化摩电注册登记手续。

有人将此视为广州解禁摩托车的前兆,但显然是一种过度解读。尽管“带牌销售”和简化登记手续有利于摩托车上牌,但要说到解禁摩托车,那是八竿子打不着。

包括近年传出深圳、郑州、昆明等地要解禁摩托车的消息,后来也被证明只是摩友的一厢情愿。曾经明确禁摩,近年明确放开的中大型城市,目前仍然只有西安。

大城市里绝迹的摩托车,还有回来的可能性吗?

对更多人而言,无论用油还是用电,这些大街小巷任驰骋的两轮交通工具,才一直是几十年来不变的生活刚需。

nbt4kcaywf.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