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一股电动自行车浪潮正在席卷全球!

发布时间:2021-12-24 发布人:管理员

据红星新闻此前报道,曾参演《妈妈咪呀》《兄弟连》《理智与情感》等作品的英国男星多米尼克·库珀在不到一年里接连被盗5辆豪车。今年10月底,人们在伦敦看到他换成了电动自行车出街,骑的那辆第四代Gocycle电动自行车格外引人注目。


据悉,该品牌电动自行车入门款起价就近4千英镑(约合人民币3万多元)

▲英国男星库珀骑着Gocycle电动自行车出街


如今,一股电动自行车浪潮正在席卷全球。据外媒报道,全球销量第一的电动车辆正是电动自行车,而非电动汽车,甚至预测称电动自行车或将打败汽车,改变城市出行方式。在民间热情高涨的同时,许多国家的政府也在大力提供支持,美国总统拜登最新的社会政策法案包括了一笔41亿美元的税收优惠,就是为了“让人们的屁股放上电动自行车”。

这股电动自行车热潮是如何袭来?它能否真的打败电动汽车?日前,全球知名电动自行车品牌Gocycle创始人、全球顶级跑车迈凯伦的前设计工程师理查德·索普接受了红星新闻的专访,对这股出行新浪潮给出了自己的专业分析。作为在业内耕耘近20年的先驱,理查德认为,全球电动自行车的长期需求非常强劲。


 电动自行车突然火了
 美国市场2020年销量是电动汽车的两倍


据报道,全球目前销量第一的电动车辆并不是电动汽车,而是电动自行车。行业专家数据,美国人在2020年买回家的电动自行车约50万辆。另据皮尤研究中心数据,同一时期的电动汽车在美销量仅为23.1万辆。

电动自行车销量在英美等国市场迎来了暴增。据市场研究公司NPD集团数据,从2019年到2020年,美国电动自行车的销量增长了145%,是传统自行车的两倍。据市场研究公司Mintel数据,英国电动自行车市场去年也增长了70%,销量达到17万辆。

专家认为,这个增长趋势丝毫没有慢下来的意思。据德勤公司预计,2020年到2023年间,电动自行车的全球销量将达到1.3亿辆,这股潮流或将改变城市的出行方式。

▲据预计,2020年到2023年间,电动自行车全球销量将达到1.3亿辆。


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访问学者、新形式移动科技专家戴维·兹宝分析认为,人们对电动自行车的爆炸式热情是同时出现的三股潮流的结果。


首先是锂电池的快速发展。这种过去用来给电动汽车提供动力的电池变得“更小、更高效率、更便宜”,由此可以在类似自行车之类的小型设备上使用。


第二,过去十年中,城市里出现了一股自行车兴趣的复兴。


第三,共享自行车(包括电动版)的出现让人们不需要购买就能尝试,并由此带来了需求的增长。在有着全国性自行车网络的挪威,当使用者知道电动自行车可以让他们去到多远后,其汽车使用量出现下降。


得益于这三股潮流,电动自行车市场的高速增长成了水到渠成的事。

▲Gocycle创始人理查德·索普


从个人到社会

电动自行车唤起童年快乐,降低社会成本


蒙特·保尔森是温哥华的一个建筑能源咨询师,他曾是个“好天气自行车者”,即在天气允许的情况下一个月骑两次,但一周五天都开车上班。疫情期间,他买了一辆电动自行车,现在90%的出行都是骑车。

▲伦敦的一家电动自行车商店 


“我一开始是作为个人试验开始的,想看看能如何减少自己的碳足迹,最后却爱上了骑车,因为这非常有意思。”保尔森表示。


对很多人来说,电动自行车往往能唤起了一种童年的愉快、刺激和自由感,这也符合当下从个人到政府都推崇的绿色出行环保理念。


理查德告诉红星新闻记者,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新冠疫情让人们的想法变了,更关注自己的健康,也更关注地球的健康。疫情从某种程度上让人们感受到了这个世界有多脆弱,因此,“我们要像好好照顾自己一样好好地照顾地球,这也致使人们对造成环境污染汽车的发生态度转变,从而加速了对电动车辆的认同。”


理查德指出,政府需要做两件事,第一是打造对自行车友好的基础设施,这可能要花上十年时间,长期坚持。电动自行车价格昂贵,从不到1000美元到近1万美元不等。


目前,英国政府已经在为扩充自行车道的地方提供资金支持,同时为电动自行车提供税额激励;美国政府最新的社会政策法案划拨出41亿美元的税收优惠,为购买电动自行车的人负担30%的成本,可高至900美元。理查德同时指出,政府为购买提供折扣或税收激励,并没有把钱花在真正起效的地方,因为应该鼓励的是更多地使用,而不是更多的购买。

▲汽车和电动自行车应该是互为补充的


理查德介绍,Gocycle公司实行的是根据里程进行奖励,其员工骑车上班每英里可获得1英镑奖励。如果每天上下班来回10英里,他们就能赚10英镑。长此以往,员工根据里程获得的奖励不只能覆盖自行车成本,甚至还能成为赚钱方式。如果政府也采取这种方式奖励出行,实际上就是一种社会投资,有助于降低上述社会成本。而当人们更多使用电动自行车,又会促进对道路和车辆的需求,形成良性发展。

pejitc6vk3.jpg